企业印章外借的法律风险及管理
作者:Admin | 发布于:2016/1/6 22:06:53 | 点击量:

许多企业对印章管理的关注度不够,一直沿用着粗放式的印章管理流程,对于其中潜在的法律风险浑然不知。根据有关部门825日晚间披露的信息,中国证监会工作人员刘某及离职人员欧阳某涉嫌内幕交易、伪造公文印章,已被公安机关要求协助调查。实践中也已经出现大量企业因印章被不正当使用后承担无妄之灾的案例,警示着企业家们必须要注意印章的管理。

 

 

企业印章外借的法律风险及管理

 

(一)内部人员借用印章

部分企业在办理销售业务时,为方便外出开展业务的销售人员使用公章,往往允许公章外借使用。在公章外借的过程中,失去了对公章的有效监管,销售人员可能利用加盖公章牟取不正当利益,给企业带来了法律风险。

(二)外部人员借用印章

外部人员借用印章,常见于建设工程、装饰装潢、专业设备制造等领域。这些行业的进入均有门槛,需要当事人具备一定的资质才能对外发生业务。然而在收取管理费、分成费等利益的诱惑下,许多具备资质的合法企业都会向第三方出借印章,也因此带来了潜在的法律风险。根据****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单位出借合同专用章等印章,除受害人明知的情形外,是需要对外承担赔偿责任的。

管理措施:

为了避免法律风险,企业应尽量少让公章“外出”,外签合同可返回公司盖章。如确实因为业务需要外借公章,企业也要多长个“心眼”,做好印章使用的审批、使用、回收登记,做到次次使用次次登记,登记事项明确,使用完毕立刻交还。同时可以安排两名以上员工共同使用,以避免产生法律风险。更为重要的是,在出借印章时,应明确(****以书面形式)出借用途,并告知交易对方。

 

出具预盖公章文件的法律风险及管理

 

实践中,由于签订合同的双方地点遥远或签约时间无法协调,会出现一方在书面合同上签章后邮寄至对方处等待签字;甚至出于对对方的信任,向对方出具盖章的空白纸张,此时便蕴含了企业不可控制的风险。一旦企业与其产生纠纷,这些预盖公章的空白纸**会被他人恶意利用。而且进入法律程序后,如果企业不能举出有力的证据反驳,承担不利后果的风险非常大,甚至直接导致企业败诉。

管理措施:

企业对预盖有企业公章的空白纸张、空白介绍信要严加管理,提供上述空白材料时,应在材料上写明用途,待审阅后再盖章。对申请盖章的材料要本着审慎的态度予以审核,树立“盖章谨慎,减少风险”的意识,促进企业良性健康发展。同样,在出具预盖公章的文件时,应明确(****以书面形式)用途,并告知交易对方。

 

企业印章内部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及管理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法律风险

****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规定,行为人私刻单位公章或者擅自使用单位公章、业务介绍信、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以签订经济合同的方法进行的犯罪行为,单位有明显过错,且该过错行为与被害人的经济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单位对该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据此,企业如果未建立有效、周全的管理制度,导致印章被随意使用,很有可能被认定为存在过错而被要求对外承担赔偿责任。

(二)未向解聘人员收回印章的法律风险

根据****人民法院的规定,单位聘用的人员被解聘后,或者受单位委托保管公章的人员被解除委托后,单位未及时收回其公章,行为人擅自利用保留的原单位公章签订经济合同,骗取财物占为己有构成犯罪,如给被害人造成经济损失的,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企业在解聘****管理人员或印章保管人员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收回公章。

管理措施:

一般而言,企业均将公章、合同章交由行政部门管理,财务专用章均由财务部门管理。而对于印章如何使用,企业一定要效仿国家行政机关或大型国有企业,制定详实的、可追溯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对于****管理人员和管理印章的职工,企业更应当在制度明确其使用流程,以及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印章的回收体系。否则,这类纠纷将会经常出现。

 

重大变动期间印章的法律风险及管理

 

(一)废置印章管理的法律风险

企业名称的变更并不影响变更后的公司承担原公司的债务,盖有原企业名称印章的文件对变更后的公司依然具有法律效力。

(二)企业内部重大变更时印章未收回的风险

在企业出现外部人承包期限届满、合并、分立等重大事项期间,由于管理权的更迭与人员的重大变化,极易滋生印章使用的法律风险。此时,如果企业预先设定详实的印章回收及责任制度,可免于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

根据****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企业承包、租赁经营合同期满后,企业按规定办理了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变更登记,而企业法人未采取有效措施收回其公章、业务介绍信、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或者没有及时采取措施通知相对人,致原企业承包人、租赁人得以用原承包、租赁企业的名义签订经济合同,骗取财物占为己有构成犯罪的,该企业对被害人的经济损失,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司法解释的要求很明确,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收回印章等文件或通知相对人,否则将承担可能的经济赔偿责任。

管理措施:

对原企业名称印章应当妥善保管,可以明确保管人,必要时可以对该印章进行销毁并登记备案,以降低法律风险。如果企业发生重大变动的,必须预先制定切实有效的回收印章方案,并向承包方和负有职责的管理人员发出通知。同时,企业还应当通过当地有影响力的报纸或网站披露相关情况,并告知企业的重要债权人、债务人等重要关系人。

 

印章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意思表示外化的体现,具有法定公信力,其对权利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的“三章”——公章、合同章、财务章在开展业务时经常使用,印章管理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公司内部控制的水准。因而,企业内部管理应当从印章开始。

 

 

关注该公众号露相关情况,并告知企业的重要债权人、债务人等重要关系人。

 

印章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意思表示外化的体现,具有法定公信力,其对权利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的“三章”——公章、合同章、财务章在开展业务时经常使用,印章管理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公司内部控制的水准。因而,企业内部管理应当从印章开始。

 



上一篇:将公司收入转入股东个人账户的法律风险

下一篇:没有了!

公司治理

**新动态

联系我们

  • 地  址:成都市锦江区华兴正街5号王府井****B座25楼26楼27楼
  • 邮  编:610016
  • 电  话:028-86623336转2611
  • 手  机:15828608850
  • 联系人:黄明建
  • 邮  箱:644576462@qq.com
  • 网  址:www.scjhlawyer.com